以下是等离子表面处理设备在医疗器械制造中的一些应用案例:

植入物表面处理

钛合金人工关节、脊柱固定器:通过真空等离子清洗,一方面可清除加工残留的油脂、金属碎屑等污染物,使污染物浓度低于 0.1ng/cm²;另一方面能在表面生成羟基磷灰石活性层,促进骨细胞附着。经氧气等离子处理后,钛合金表面接触角从 85° 降至 10° 以下,骨整合速度提升 40%。

心脏支架、人工瓣膜:利用真空等离子清洗机,采用氩气 / 氨气混合等离子体活化金属表面,能使肝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合强度提升至 28±3MPa(ASTM F1044 标准),同时避免高温对聚合物基材的损伤,有助于构建抗凝血涂层。

医用耗材改性

细胞培养皿、酶标板:材质一般为聚苯乙烯(PS),经等离子表面处理后,可活化表面,接枝引入羟基、羧基、氨基、环氧基等活性官能团,便于酶的固定,延长表面亲水性保持时间,使细胞反应速度更快、混合度更高。例如普乐斯等离子机可实现 PS 等材质的细胞培养耗材表面水接触角 WCA<10° 的亲水特性。

医用导管:如含有 PP(聚丙烯)材质的微导管,经等离子处理可解决表面能低、涂覆蛋白质时附着力欠佳的问题。医用输液导管、引流管、导尿管等,原材料多为硅胶、乳胶、PVC 等,在进行粘接或制作蛋白涂层前,通常借助等离子体进行预处理,以提高表面亲水性。

微流控芯片加工

在 PDMS 芯片键合工艺中,真空等离子处理可使键合强度达到 0.45N/mm,且通道密封性优于传统化学处理。关键在于将表面能提升至 72mN/m 以上,并形成 5-10nm 深度的交联层,有助于提高微流控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。